发布与解读
向上向好 争先进位 2024年巴彦淖尔市经济 社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2025-02-28
  近年来,全市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直面错综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一心一意调结构、促改革、谋发展,以拼的姿态、抢的劲头、实的作风,不断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突破,奋力交出高质量发展优异答卷。2024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迈上1200亿元大关,达到1242.3亿元,经济总量用时3年在全区实现晋位升级,增量基本达到“十三五”五年增量的90%;增速在2023年同比增长8.0%(2014年以来新高)的高基数上,2024年又实现5.7%的较高增长,近3年年均增长5.3%,快于“十三五”年均增速1.3个百分点。其中,后两年增速连续居全区前列。   一、转方式、调结构,“稳”的基础不断巩固提升   一是做实经济发展“压舱石”。2024年,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突破300亿元大关,达到328.6亿元,稳居全区“第一梯队”。近3年年均增长5.9%,快于“十三五”年均增速1.5个百分点,增量超“十三五”五年增量。其中,2024年增速在2023年同比增长7.9%(1996年以来新高)的高基数上,继续保持5.9%的较快增长。高质量完成70.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粮食产量58.7亿斤,持续7年稳定在50亿斤以上,玉米、小麦、向日葵、马铃薯最高单产均创全区新高,经济作物面积、产量、单产实现“三提升”。市级以上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79家,其中国家级11家,自治区级120家,均居全区首位,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农牧业产业化企业342家。二是做大经济发展“助推器”。第二产业增加值站上360亿元关口,达到362.4亿元,近3年实现增加值增量超“十三五”五年增量。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在2023年同比增长11.5%的高基数上,2024年又实现7.3%较高增长,两年平均增长9.4%,快于全区平均增速2.3个百分点。建筑业规模逐年扩大,近3年年均增速达8.6%,高于第二产业同期年均增速3.4个百分点,贡献作用持续加大。三是做优经济发展“新引擎”。第三产业增加值突破550亿元,达551.3亿元,3年增量超百亿,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稳定在四成以上,擎起全市经济“半壁江山”。其中,16个服务业行业中,15个行业近3年年均增速保持正增长态势。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445.1亿元,连续3年居全区首位。甘其毛都口岸完成通关过货量4000万吨大关,突破4071.6万吨,持续领跑中蒙各边境口岸。   二、促转型、激活力,“进”的动能加快积聚释放   一是优势特色产业蹄疾步稳。2024年,“两个基地、四个集群”企业数量达272户,3年净增66户。实现增加值较2021年增加近10亿元,占全部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稳定过半,近3年年均增速达7.7%,快于全部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期年均增速1.5个百分点,发展规模持续扩大。“两个基地、四个集群”完成投资同比增长22.1%,3年年均增长达53.5%,快于全部固定资产投资同期年均增速34.8个百分点。二是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2024年,全市规上战略性新兴企业89户,“十四五”期间净增21户;规上高新技术制造业企业8户,实现增加值占全部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突破10%。现代服务业发展驶入“快车道”,近3年增加值规模逐年扩大。其中,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3年年均增速达16.4%、13.1%,分别快于服务业同期年均增速11.4个、8.1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89.8%,投资规模3年翻了一番。全社会R&D经费投入规模突破7亿元(2023年),近两年全社会R&D经费投入平均增速达55.4%(2022年、2023年)。以国家农高区为引领,实施科技“突围”攻关项目10项,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21个。财政科技支出增长30%,科技领军企业实现零的突破。三是“两新”政策成效显著。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高位增长,3年年均增速达50.5%,投资总规模较2021年翻了两番;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56.4%,较2021年加快52.8个百分点。2024年“以旧换新”系列活动带动消费11.1亿元左右。其中,汽车以旧换新7148辆,限上汽车类零售额再上新高,迈入18亿元大关。四是“四上”单位总数突破新高。2024年,全市“四上”单位突破900户,达到931户,是近年最高。近三年累计新增241户。其中,规上工业企业净增74户,规上服务业企业净增10户,限上批零住餐业单位净增130户,资质内建筑业企业净增37户。   三、抓增收、惠民生,“富”的源泉持续涌现迸发   一是财政收支再攀新高。2024年实现总量达86.2亿元,3年增量达27亿元,较2021年增长近50%。其中,税收收入57.6亿元,较2021年增长近40%。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80.2亿元,其中,民生支出持续保持在70%左右。二是居民增收走上“快车道”。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可支配收入36113元,与2021年相比,年均增收近2000元,三年年均增速达6.1%,持续跑赢全国、全区平均增速。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43000元,达43007元,增速自2021年以来,稳居全区“第一方阵”。农牧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7935元,总量持续3年保持全区第一梯队,3年年均增速达7.0%,快于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期年均增速0.9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21年的1.60回落至1.54,持续低于全国、全区平均水平。三是稳就业取得明显成效。2024年,全市新增城镇就业人数7426人,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12.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41%,远低于控制目标,高质量完成年度目标任务。近3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累计近2.5万人,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37.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逐年下降,3年下降0.4个百分点。
房地产市场承压运行 复苏基础仍待加固——2024年房地产开发投资运行情况分析 2025-02-05
  今年以来,受房地产市场整体需求不足影响,房地产开发承压运行,但进入三季度,在国家“要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政策措施加快落实的有力带动下,投资端、销售端及资金端降幅逐步收窄,房地产市场进入筑底回暖、低位调整期,但新项目减少、建设体量持续缩减、房企投资意愿不足等问题依然较为突出,总体发展形势仍难言乐观。   一、房地产开发投资降幅收窄。2024年,全市房地产投资24.5亿元,同比下降2.2%,较上年同期收窄38.1个百分点,较全区平均水平高5.0个百分点,居全区第五位。   从结构看,建筑工程同比下降9.8%,下拉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8.9个百分点,占房地产开发投资比重为83.1%,是房地产投资增速下降的主要因素;安装工程同比增长76.6%,设备工器具购置同比增长74.2%,其他费用同比增长66.7%,合计拉动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6.7个百分点。   从工程用途看,商品住宅投资21.6亿元,同比下降3.5%,下拉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3.2个百分点,占房地产开发投资比重88.2%;非商品住宅投资2.9亿元,同比增长9.1%。   分区域看,临河区房地产开发投资13.8亿元,同比下降26.5%,下拉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19.9个百分点,占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比重为56.4%;其他6个旗县区房地产开发投资10.7亿元,拉动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17.7个百分点,占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比重为43.6%。   二、商品房销售面积止跌回升。虽然从上年8月份开始商品房销售面积连续16个月负增长,但在今年利好政策推动下,商品房销售降幅呈现逐月收窄态势。2024年,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30.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1.7%,降幅较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分别收窄20.2、10.2和6.9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32.8%,较前三季度收窄9.3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额14.2亿元,下降37.8%,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39.6%。   三、房地产自筹资金增势较好。2024年,全市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27.2亿元,同比下降13.4%。从资金来源看,自筹资金11.7亿元,占全部到位资金的43.0%,同比增长10.3%,仍是房地产开发企业最重要的资金来源且增势较好。国内贷款1.1亿元,同比下降40.0%;定金及预收款5.5亿元,同比下降23.1%;个人按揭贷款2.9亿元,同比下降53.1%;其他资金来源6.0亿元,同比增长5.2% 。
建筑业产值增势良好 促稳提质仍需加力——2024年巴彦淖尔市建筑业运行情况分析 2025-01-26
  今年以来,全市将扩大有效投资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抓手,持续推动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为建筑业市场带来新的活力,市场主体培育成效显现,国有企业贡献突出,主要行业拉动作用显著,建筑业总产值保持稳定增长。   建筑业市场平稳运行,总产值稳步增长。2024年,全市具有资质以上总承包或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107家,有工作量的企业96家,占全部资质以上企业数的89.7%,完成建筑业总产值63.3亿元,同比增长8.6%,位居全区第六位。   行业聚集明显,土木工程建筑业发展势头良好。投资项目加快推进,相关土木工程建筑业较快增长。2024年土木工程建筑业产值30.3亿元,同比增长29.2%,占总产值比重由上年的40.3%提高到47.9%,拉动建筑业总产值增速11.8个百分点。其中,铁路、道路、隧道和桥梁工程建筑产值同比增长56.2%,水利和水运工程产值同比增长62.2%,架线和管道工程建筑业产值同比增长5.6%。   国有企业贡献突出,支撑作用增强。2024年,全市17家国有控股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6.9亿元,同比增长43.1%,高于总产值增速34.5个百分点,占全部总产值比重为26.7%,较上年同期提高6.5个百分点,拉动全市建筑业产值增速8.7个百分点。   市场主体培育成效显现,后续“粮草”充足。从企业数看,建筑业队伍不断壮大。2024年,全市资质内建筑业企业107家,较去年同期增加23家。其中,本年新入库资质内建筑业企业26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6.4亿元,拉动建筑业总产值增速11.0个百分点。
栉风沐雨砥砺行 春华秋实满庭芳——2024年全市经济运行分析报告 2025-01-26
  2024年,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引擎,聚焦聚力办好两件大事,落实落细“六个工程”,加快建设“五高五区”,积极应对今年特别是下半年以来部分领域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和挑战,不遗余力抓调度、抓运行、抓发展,全力推动总体经济在去年高基数的基础上继续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良好发展态势,量的基础不断夯实,进的力量持续迸发,现代化巴彦淖尔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根据盟市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242.3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7%,经济运行呈现“平开中高后稳”态势。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28.6亿元,同比增长5.9%;第二产业增加值362.4亿元,同比增长6.4%;第三产业增加值551.3亿元,同比增长5.1%。一、二、三产对经济的贡献率分别为26.3%、31.4%、42.3%,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6.4:29.2:44.4。   一、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生产供给重点领域积极向好   农牧业增产增效。2024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50.4亿元,同比增长6.0%。其中,种植业产值329.5亿元,同比增长6.9%;畜牧业产值183.3亿元,同比增长4.1%。种植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粮经种植面积比重由上年同期的49.3:50.7优化调整为46.7:53.3。玉米、小麦、向日葵、马铃薯最高单产均创全区新高。牢牢端稳粮食碗,全年粮食种植面积548.2万亩,粮食产量58.7亿斤,连续7年粮食产量稳定在50亿斤以上。经济作物面积、产量、单产实现“三提升”,全年经济作物种植面积626.6万亩,同比增长7.9%。其中,油料种植面积449.3万亩,同比增长6.0%,产量94.9万吨,同比增长0.9%;蔬菜及食用菌播种面积73.1万亩,同比增长18.9%,产量258.2万吨,同比增长17.6%,“菜篮子”产品继续实现稳产保供。畜牧业生产形势良好。全市牲畜存、出栏保持平稳。全年猪牛羊禽肉总产量33.4万吨,同比增长1.2%。其中,猪肉产量3.5万吨,增长9.6%,牛肉产量2.4万吨,增长19.8%,羊肉产量20.5万吨。全市牛奶产量148.9万吨,同比增长4.9%。   工业生产韧性“强”活力“足”。2024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3%。其中,12月当月同比增长20.0%,创今年以来新高,连续三个月反弹回升。三大门类全面提升。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3%,连续18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5.0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8个百分点;制造业增速扭负为正,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0.9%,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0.5个百分点。规上工业产品供给稳定。64种规上工业产品中,34种实现同比增长,增长面达53.1%。原油、发电量等能源产品保供有力,分别同比增长64.4%、14.0%。绿色农畜产品产量稳定,精制食用植物油0.6万吨,同比增长9.5%;饮料25.1万吨,同比增长18.1%;冻肉19.1万吨,同比增长9.4%。近六成行业同比增长。全市在统的29个工业行业大类中,16个行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行业增长面达55.2%。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等10个行业增加值实现两位数增长,合计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9.2个百分点。小微企业贡献突出。348户规上工业企业中,小微企业313户,占全部规上工业企业的89.9%,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17.4%,快于全部规上工业增速10.1个百分点,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7.8个百分点。   服务业发展质效稳步提升。2024年,占经济总量近半的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分别高于一、二产业15.9个和10.8个百分点。占比较大行业支撑有力。16个服务业行业中,13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同比增长。其中,占比较大的交通运输业、批发和零售业分别同比增长4.8%、6.6%,合计拉动服务业增加值增速1.8个百分点。规上服务业运行持续改善。从营收效益看,1-11月,全市规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62.3亿元,同比下降24.8%,连续五个月降幅收窄,较上半年降幅收窄7.0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6.9亿元,同比增加2.4亿元。从门类看,规上服务业涉及的十大门类6升4降。其中,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行业营收收入分别同比增长8.5%、7.2%、33.8%、14.7%、22.3%、10.0%。   二、“三驾马车”提档升级,内外需求发展韧性持续彰显   固定资产投资高位增长。2024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2.4%,自8月份以来增速持续稳定在15%以上。三次产业投资信心持续提振。全市第一产业同比增长53.0%,较去年同期加快71.1个百分点,拉动全部投资增速4.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同比增长12.4%,拉动全部投资增速7.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同比增长34.3%,较去年同期加快25.1个百分点,拉动全部投资增速10.4个百分点。重大项目“压舱石”作用显现。全市亿元以上项目211个(2024年新入库施工亿元以上项目71个),占施工项目总数的35.5%,完成投资同比增长23.1%,占全部投资的78.3%,拉动全部投资增速18.0个百分点。其中,十亿元以上项目(不含单纯购置)29个,占全部投资项目个数的4.9%,完成投资同比增长12.1%,拉动全部投资增速6.1个百分点。重点领域投资带动作用显著。全市新能源产业项目完成投资同比增长19.6%,占全部投资的35.8%,拉动全部投资增速7.2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33.9%,高于全部投资增速11.5个百分点,连续11个月保持两位数较快增长,拉动全部投资增速18.8个百分点。   消费市场回暖升温。在各项促消费政策的不断显效下,2024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2.5亿元,同比增长3.5%,较前三季度加快0.9个百分点,连续7个月增速攀升。民生刚需类消费支撑有力。全市限上单位19类主要零售商品中,10类商品零售额实现同比增长,增长面达52.6%。其中,限上粮油食品、服装鞋帽针织纺织品、中西药品等民生类商品分别同比增长10.4%、18.1%、15.7%,合计拉动全市限上消费品零售额2.3个百分点。流通领域呈现“两增两降”。全市限上批发业、零售业销售额分别同比增长9.8%、3.4%,住宿、餐饮业营业额分别同比下降12.2%、0.5%。线上销售占比提高。全市限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销售同比增长87.8%,占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比重达7.8%,较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拉动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速3.7个百分点。   对外贸易平稳发展。2024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445.1亿元,同比增长1.8%。其中,进口364.8亿元,同比下降0.2%;出口80.2亿元,同比增长12%。甘其毛都口岸锚定目标,完成进出口通关过货量4071.6万吨,同比增长7.6%。其中,进口煤炭3920.6万吨(其中AGV运量359.2万吨),同比增长7.4%,支撑显著。   三、民生福祉持续提升,为群众幸福生活提供坚实保障   财政收支稳定增长。全市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6.2亿元,同比增长7.6%。其中,税收收入57.6亿元,增长7.7%;非税收入28.6亿元,增长7.3%。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80.2亿元,同比增长4.2%。其中,民生支出265.4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69.8%。   城乡居民稳步增收。全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113元,同比增长5.6%。按常住地划分,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007元,同比增长5.4%;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935元,同比增长5.8%,快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0.4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1.54(去年同期为1.55),低于全国、全区平均水平(全国、全区收入比分别为2.34和2.26)。   就业物价总体稳定。2024年,全市新增城镇就业人数7426人(全年目标任务7000人),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12.5万人(全年目标任务1190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41%(全年目标任务5%以内)。全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0.7%,八大类商品及服务价格同比“五涨三降”,除食品烟酒、居住、交通和通信价格分别下降0.6%、3.9%、3.1%,其余均呈小幅上涨态势。   四、政策“组合拳”持续显效,发展质效稳步提升   民营工业承压向上。2024年,全市持续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政策措施,规上民营工业在变局中展现发展韧性,自上半年以来,持续保持正增长态势。1-12月份,规上民营工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2.8%,较去年同期加快2.1个百分点,占全部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41.3%,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2个百分点。其中,腾盛达、大中矿业、中驰能源等重点企业增长较快,贡献突出。“两新”政策成效显著。大规模设备更新推进有力。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9.4%,较前三季度加快4.7个百分点;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56.4%,持续保持高位增长。“消费品”以旧换新成效显著。在各类以旧换新专项活动带动下,2024年,全市限上汽车类零售额同比增长2.6%;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和家具类商品零售额降幅分别较1-11月份收窄5.9个、5.0个、0.1个百分点。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2024年,全市共有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89户,较上年增加2户,实现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21.2%;规上高新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1%,较1-11月提升0.7个百分点,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0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89.8%,占全部投资比重达2.2%,拉动全部投资增速1.3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10.5亿元,同比增长10.9%,较上年同期加快9.6个百分点;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加值18.8亿元,同比增长20.8%,较上年同期加快17.4个百分点。   总的看,今年以来全市经济虽呈现波浪式韧性增长态势,但总体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经济运行中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依然较多,总体需求不足、企业经营困难、部分领域发展不畅等问题不容忽视。下一步,全市要从年初开始,聚焦全年目标任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自治区党委决策部署,以“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为强大政治引领,努力在贯穿一条主线、办好两件大事、深化“六个工程”、推进“六个行动”、建设“五高五区”上取得更大进步,奋力谱写巴彦淖尔现代化建设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