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经济稳中有进 逆风踏浪砥砺前行 ——1-4月份全市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巴彦淖尔市统计局门户网站 tjj.bynr.gov.cn 2025-05-22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今年以来,全市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和全市各项决策部署,持续增强工业发展内生动力,全市工业经济保持稳定增长态势。1-4月份,全市规上工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6.9%,分别高于全国6.4%全区6.1%0.5个、0.8个百分点,较一季度提升1.1个百分点,居全区第7位,较一季度提升4位。

一、工业经济运行特点

(一)制造业引领增长,电力行业持续发力。1-4月份,全市规上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5%,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1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4.1%,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个百分点采矿业增加值同比下降0.4%

(二)行业增长面超成,重点行业擎梁稳进。1-4月份,全市29个工业行业大类中,20个工业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增长面为69.0%,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3个百分点。其中,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势强劲,同比分别增长32.6%62.7%4.2%,合计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3个百分点。

(三)特色产业稳健增长,高新技术增势良好。1-4月份,全市两个基地、四个集群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15.1%,较一季度提升0.3个百分点,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7个百分点。其中,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1.0%清洁能源增长27.4%,新型冶金化工产业增长31.7%,生物医药产业增长11.3%,装备制造产业增长86.7%,合计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1个百分点。全市规上高新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9%,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个百分点。

(四)国有控股聚力护航,小微企业活力充足。1-4月份,全市规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11.8%,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9个百分点;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8.0%,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0.6个百分点;规上民营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5%,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0.9个百分点;小微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11.8%,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4个百分点,贡献率达77.9%

(五)主要工业产品稳定增长,产销衔接顺畅。从产品产量看,1-4月份,全市重点监测的62种主要工业产品中,41种产品产量同比增长,增长面为66.1%。其中,焦炭152.2万吨,同比增长12.8%;原油39.8万吨,增长15.5%;发电量113.6亿千瓦时,增长5.5%;铁矿石原矿154.2万吨,增长11.4%;化学药品原药2.0万吨,增长8.2%十种有色金属17.8万吨,增长26.4%全市产销率98.1%,较一季度提升0.7个百分点,产销衔接水平趋稳

二、需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工业承压形势趋紧,行业生产增速放缓。受市场行情低迷、消费动能不足生产成本压力增大等因素影响全市规上采矿业增加值同比下降0.4%,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拉低采矿业增加值增速3.9个百分点;制造业同比增长13.5%,较一季度回落0.8个百分点,发展趋缓,其中,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拉低制造业增加值增速3.8个百分点,拉低采矿业的两行业和拉低制造业的两行业合计拉低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2.4个百分点。

(二)市场活力匮乏,工业产品价格回升缓慢。今年以来,在市场需求疲软,产能过剩,同质化竞争加剧的影响下,全市主要工业产品价格持续处于低位,企业生产销售压力集聚。4月份,全市重点监测的30种工业产品价格中,23种产品价格同比下降,下降面达76.7%。其中,多晶硅3.4万元/吨,同比下降2.9%;阿莫西林18.7万元/吨,同比下降14.6%;洗精煤1100/吨,同比下降27.2%;原油3019/吨,同比下降25.1%,焦炭1032/吨,同比下降37.5%

(三)企业营收效益下滑,生产经营信心不足。一季度,受行业竞争白热化、产品价格下跌等因素影响,全市规上工业亏损企业158户,同比提高12.1%亏损面达44.5%;营业成本252.2亿元,同比提高4.9%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5.3较同期上涨0.2元;实现利润总额21.7亿元,同比下降2.1%营业收入利润率7.4%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企业成本压力依然较大。在内外需求双降压力的叠加下,一季度,34.3%的企业对本行业下季度运行保持乐观。

三、建议

(一)持续优化企业经营状态,提升经营效能。各地区主管部门需多措并举,助力企业实现降本增效提质,增强经营质量。一是加强企业发展监测调研,深入分析经营形势,建立问题清单,实行一企一策精准帮扶,切实解决企业发展难题;二是做好价格监测预警,推动本地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稳定产销配套协作,保障企业稳定健康运行;三是引导企业加强生产要素储备,通过引才增技、加大研发投入、优化生产工艺、强化供应链管理等方式,建立完善生产管理体系,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强化产业集聚效应。各行业主管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内蒙古高质量发展《意见》,对内简化办事流程,提升服务效率,完善招引优惠政策,确保产业发展《政策清单》落实到位;对外加大招商引资宣传,加强政策解读,集聚力量招引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等高新技术企业和高附加值产业项目,围绕 两个基地,四个集群集聚产业发展优势,以强链延链补链为目标,扩大工业发展规模。

(三)持续做好新增动能培育,增强工业发展后劲。统计、工信、发改等部门要加强配合联动,形成工作合力。紧盯小升规企业培育库和拟达规新建企业,做好全过程监测与一对一帮扶,及时指导符合条件企业申报入库;推动各类资源要素向重点领域倾斜,加速重大项目落地投产,促进重点企业达产扩产;重点扶持新入企业和新建项目,强化发展质量,杜绝只入不管”“立而不管现象,为全市工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