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经济承压前行 增长基础仍需夯实 ——1-2月份全市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巴彦淖尔市统计局门户网站 tjj.bynr.gov.cn 2025-03-19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全面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高效落实国务院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意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作为,真抓实干,助力稳定全市工业经济平稳增长。1-2月份,全市规上工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3.5%,位列全区第10位。

一、工业经济运行特点

(一)三大门类“两降一增”,制造业增势突出。从三大门类看,全市规上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4%,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0个百分点;采矿业增加值同比下降3.4%,拉低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0.8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下降2.0%,拉低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0.7个百分点。

(二)行业增长面超五成,重点行业支撑有力。从行业看,1-2月份,全市29个工业行业大类中,16个工业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增长面为55.2%,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1个百分点。其中,医药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势强劲,同比分别增长16.1%、43.4%、57.5%,合计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0个百分点。

(三)特色产业持续发力,高新技术增势良好。1-2月份,全市“两个基地、四个集群”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13.4%,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2个百分点。其中,清洁能源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23.8%,新型冶金化工产业同比增长30.4%,生物医药产业同比增长16.5%,装备制造产业同比增长26.2%,合计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1个百分点。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实现增加值同比下降1.7%,新材料产业同比下降81.5%。全市规上高新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2%,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8个百分点。

(四)国有控股护航增长,小微企业贡献突出。1-2月份,全市规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6.4%,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3个百分点;小微企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2.7%,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个百分点,贡献率达32.0%;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17.7%,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7个百分点;规上民营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6个百分点,拉低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0.5个百分点。

二、需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主力企业新入库企业带动不强。1-2月份,24户2024年产值超十亿元企业合计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0.7个百分点,较去年全年下降5.9个百分点。1-2月份,全市新增入库工业企业21户,合计仅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0.33个百分点,除2户新建入库企业(临河晶澳、乌后旗潇源风力分别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0.16和0.06个百分点)外,剩余19户小升规企业生产经营动能提速慢,发展质量低,无法及时补充主力企业动能流失,合计仅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0.11个百分点,对全市规上工业增量提速贡献有限。

(二)停减产企业数量增多,工业增长阻力增大。1-2月份,受上下游产业需求减弱、产品价格下降、市场竞争加剧企业技改检修等因素的影响,全市355户规上工业企业中,累计停减产企业172户(无季节性停产企业),占比48.5%,拉低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0.7个百分点。其中,累计减产超30%企业46户,占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比重为13.0%,拉低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5.8个百分点,规上工业经济增长压力增大。

(三)部分行业增加值明显下降。1-2月份,全市29个工业行业大类中13个工业行业增加值下降,合计拉低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4.6个百分点。其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下降幅度较大,同比分别下降75.0%、17.5%、1.7%、22.3%,四个行业合计拉低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3.6个百分点。

(四)旗县区发展不均衡。1-2月份,全市7个旗县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其中,受市场需求回暖迟缓、销售渠道不畅,停减产企业增多等因素的影响,磴口县同比下降20.9%乌前旗同比下降15.1%,合计拉低全市规上工业增速4.3个百分点。

三、建议

(一)精准护航企业生产运营,促进工业平稳增长深入开展“企业点题,政府解题”专项行动,千方百计帮助企业解决发展过程中的堵点、痛点、难点问题,特别是针对全市减产和亏损企业,“一企一策”,强化产销对接,多生产适销对路产品帮助企业扩产能、降成本、增订单,挖存量,补增量,推动企业满产达产、增产增效。

(二)推动企业入库纳统强化经济发展动力。投促、发改、工信、统计等部门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协调联动,要形成从工业项目的招引、立项、落地、建设、投产、达标、入规全过程封闭的服务监测,保障企业及时入规纳统,形成更多新的经济增量。

(三)大力引进与培育新质生产力,助推工业经济高质量腾飞积极落实国家 “两重两新” 重点发展政策,依托丰富的资源禀赋和坚实的产业基础,持续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尤其要大力引进和培育农畜产品龙头企业,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增强农畜产品品牌影响力,做优做强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业。同时,完善生物医药产业支撑体系,加快新能源产业全产业链的优化升级,推动特色产业实现增量提质,助力工业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