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旧换新”成效突显 消费品市场逐月回升 ——1-11月份全市消费市场运行情况分析
巴彦淖尔市统计局门户网站 tjj.bynr.gov.cn 2024-12-20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扎实推动各项促消费政策落地显效,居民消费需求持续释放,市场活力不断增强,全市消费市场延续了恢复向好、稳步提升的良好态势。1-11月份,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8.9亿元,同比增长3.3%,连续6个月呈恢复性增长态势,分别较1-9月、1-10提升0.70.4百分点


一、消费市场运行特点 

    (一)限上消费品逐月提升,城镇零售快于乡村。1-11月份,全市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3.1亿元,同比增长2.7%。从当月情况看,全市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呈逐月增长态势,11月份,全市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3.8%,分别较9月份、10月份提升7.6和9.9个百分点。分城乡看,全市限上城镇零售额同比增长3.5%,快于乡村(同比下降2.5%)零售额增速6个百分点。

    (二)“以旧换新”政策加力,多类别商品增势稳健。“以旧换新”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叠加家居、家装等专项促销活动,全市消费市场换新升级,潜力不断释放。占全市限上单位零售额29.8%的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7%,较1-10月提升3.7个百分点,拉动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速0.8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汽车类商品实现零售额同比增长152.3%,拉动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速6.2个百分点。限上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家具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商品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回暖,降幅分别较1-10月份收窄6个、2个、8.4个百分点。

(三)民生商品供应充足,刚需消费持续向好。1-11月份,全市限上单位19类主要零售商品类别中,9类商品零售额实现同比增长,增长面47.4%。其中,限上粮油食品、服装鞋帽针纺织品、中西药品等民生类商品分别同比增长10.0%、27.7%、16.7%,合计拉动全市限上消费品零售额2.4个百分点。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实体经济抗风险能力弱,消费外流现象突出。

一是受市场波动、消费需求疲软等因素影响,企业运行压力不断加大。1-11月份,全市199户有零售额的限上商贸单位中,94户单位零售额同比下降26.5%,下降企业下拉全市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8.9个百分点。二是受国际金价连续上涨、网络购物消费外流等因素的影响,全市升级类商品零售表现不佳。从商品类值看,限上化妆品类、金银珠宝类、日用品类分别同比下降18.4 %、29.2%、15.8%,降幅分别较1-10月份扩大0.3、0.3、1.5个百分点,合计下拉全市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0.4个百分点。由于我市网络销售企业较少(目前我市320家在库单位中,仅17家有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销售额,完成零售额仅占限上零售额的7.9%),两端挤压下,一定程度制约全市消费市场较快发展。

(二)住餐行业运行乏力,批发业结构性问题仍需关注。一是住餐行业规模小。截止11月末,全市320家限上在库单位中,住餐单位76家,占比20%,实现营业额4.1亿元,仅占全部销售额(营业额)的0.9%。其中,限上住宿业营业额受同期基数高、民间习俗等因素影响,自2月份以来一直呈下降态势,1-11月限上住宿业营业额同比下降11.8%,降幅较1-10月份扩大1.3个百分点。限上餐饮业营业额受市场竞争压力大等因素影响,剔除3户新建入库企业带动后,同比下降2.9%。二是批发业结构不优。1-11月,全市共新增入库批发业企业23户,实现销售额85.5亿元,拉动限上批发业销售额增速17.8个百分点,但受煤炭市场运行震荡,价格下跌等因素影响,占全部限上批发业销售额62.2%的乌中旗实现批发业销售额当月同比下降23.1%,加之部分煤炭批发企业年度订单已提前完成,增长因素有限,对全年批发业加快增长造成一定制约。

三、建议

(一)加快推进政策加码,助力企业纾困解难。一是加大力度推进“以旧换新”政策落地显效,要在国家、自治区补贴上再“加码”,拓展补贴范围及力度,同时围绕汽车、家电等重点商品,做好宣传引导,激发消费者参与热情,最大限度释放政策红利。二是行业主管部门要紧抓最后一个月的攻坚期,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聚焦零售额降幅大的重点企业、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抓早抓小、精准施策、靶向发力特别是要密切关注住餐企业经营状况,做好跟踪服务,切实助企纾困,推动企稳回升。

(二)积极挖掘消费潜力,全力激发市场活力。一是加强稳就业、促增收政策扶持力度稳步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提高消费预期,释放消费活力。二是要进一步适应居民消费升级和产业模式向线上升级的新趋势,积极引导实体商贸企业转型发展,推动传统商贸企业“线上线下”消费有机融合,加大对电子商务企业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培育“直播带货”等商贸零售新业态模式,加快引导推动企业营销模式向“互联网+”转变,力促提质升级。三是紧盯年末消费集中期,积极组织行业联动、政企联动,围绕重点领域有针对性的开展各类促消费活动。同时加强区域旅游品牌和服务整合,丰富文旅产品供给,尽快打造“冰雪节”、“年货节”、“年猪节”等特色消费场景,并加强宣传力度,把被抑制的消费释放出来。